{{ $t('FEZ002') }}校長室|
學測的考試範圍大,因此準備時著重先理解課文架構,再透過題目找出自己不熟的部分而確實訂正,之後再次拿出課本並且回頭翻閱。為什麼讀兩次?我覺得教科書就像是一本百科全書,有豐富的圖表、詳細而正確的資訊。最重要的是,他文字敘述多(接近大考趨勢)而且我們很熟悉。相對的,正是因為對於敘述方式熟悉,所以在準備大範圍的考試時,自己就不易察覺還沒完全理解的地方。因此我會以寫複習講義為主,再從卡住的部分中,挑出課本對應的章節來細細閱讀課文內容、習作、以前的考卷……大考難題大多是跨章節的統整、應用,在暑假利用複習講義挑錯;運用課本提升基本功,寫考古題更得心應手。以下是我準備各科的心得:
除了讀課綱外還要廣泛閱讀。每天讀一篇古今閱讀一百、常春藤雜誌並記錄自己常錯的重點、多查字典。
查詢大考中心的歷屆佳作,並模仿格式。像是國文作文可觀察作者如何安 排開頭並帶出主題,以及舉例說明和體悟的比重是怎麼安排?英文作文要先求簡單而通順,再求用詞。一篇文章在請老師改後,最好再修改二至三次。
數學觀念是在解基本題的過程中慢慢理解。先顧好習作及課本習題,等此 章節理解後再做複習講義、考古題。珍惜自己錯的題目,即使只是計算錯 誤也要常常拿出來訂正。也謝謝學校提供之網路課程老師的清楚解釋。物理在平常練習完後把簡易流程寫出,藉以提升對專有名詞的敏感度,例如:題目中若提到「彈性碰撞」,一定會使用到「動量守恆」及「力學能守恆」的概 念。
化學重視專有名詞定義,多訓練看中文寫出完整化學反應式的能力。生物、地科重視「讀懂課本的圖」,我自己的做法是:唸完課文的敘述 後看著圖片,複述一遍給自己聽。地科有一些解題技巧可以透過多做、多 讀歷屆試題詳解來提升實力。
{{ $t('FEZ003') }}2020-03-05
{{ $t('FEZ014') }}2023-04-09|
{{ $t('FEZ004') }}2025-03-26|
{{ $t('FEZ005') }}5857|